onefx汇客外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账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汇客论坛提供操盘资金账号诚聘操盘手,资金不封顶,获利分红高达50%汇客论坛新、老客户及黄金长老以上级别会员都可以应聘

服务QQ:49029682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查看: 18659|回复: 4

[书评感悟] 索罗斯的“道”与“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2 12: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作者:(美)乔治·索罗斯版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1月定价:32.00元
  在投资领域,你不能否认索罗斯首先是个战略家,1992年阻击英镑,1997年冲击泰铢,2007年做空次贷,每一次成功都是因为他提前从现有的经济结构和运行趋势中看到了潜在的问题和风险,然后做了战略性的分析和判断,而后的行动,如先进入哪些品种,如何进行舆论引导,如何向政府施压等等,只是战略计划的具体执行———可以谓之为“术”。
  □书评人 姚振山
  国内外投资者认定索罗斯先生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家兼投机家,而他本人一直希望自己被人认定为哲学家,而且不是投资哲学家,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人性的哲学家。
  每当索罗斯先生写书,国内外投资者都当做是金融投资领域的大作而拜读,而他本人更希望大家首先当做解剖社会认知的哲学著作而阅读和讨论,无论是《金融炼金术》、《易犯错的年代》,还是最新出版的这本《带你走出金融危机》。
  听这名字———《带你走出金融危机》,这简直一定是本金融著作,而且还有可能成为紧抓当今金融热点的畅销书,但是翻看本书之后,你会发现总共157页的书,前86页大部分仍然是在探讨哲学,———社会哲学,关于人类认知的哲学,金融领域的事情反而变成了点缀和装饰。
  难道是他故作高深?
  百思之后偶有一解。
  国人喜欢谈道,“大道至简”、“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等等,这个“道”有很多解释,可以指方法,可以指规律,也可以指普世的价值,它们涵盖在以佛教和道教为代表的各种学派和宗教理论中;而在西方,更多认识事物的规律是通过哲学的解释和思辨。索先生是西方人,他谈的哲学思考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我们研究的“道”———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
  也许说这些会被误解为故弄玄虚,我们把视角收缩。
  无疑,在投资领域,你不能否认索罗斯首先是个战略家,1992年阻击英镑,1997年冲击泰铢,2007年做空次贷,每一次成功都是因为他提前从现有的经济结构和运行趋势中看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然后做了战略性的分析和判断,而后的行动,如先进入哪些品种,如何进行舆论引导,如何向政府施压等等,只是战略计划的具体执行———可以谓之为“术”。
  所以,索先生研究的哲学问题,率先提出的反射性理论,在本书中首次提出彻底易错性,后现代谬误,市场的不确定性原理等等概念,实际上是他分析问题和认识世界的理论框架,是他领悟出来的“道”,而他用这些“道”指导了他在金融领域的实践。金融市场是社会组织结构中的一部分,研究好社会科学,领会一些道理,指导金融实践,绰绰有余。因此索先生的这本书,前半部分仍然是在谈“道”,谈他悟“道”的过程和心得,而后半部分在谈“术”,虽然前半部分看着艰涩难懂,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前面。
  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
  关于金融和证券类的书籍,我们现在可以说是极大的丰富,但是绝大多数在谈论投资的技巧,投资的方法,我们的畅销书无疑都是紧跟市场热点的,但是这些想想都是在“术”的层面的思考,而我们经历的每一次重大的波动,带给我们的重大损失,也是更多从“术”的层面去思考如何减亏,如何抄底,但是忽略了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我们忽视了如何跳出市场本身来客观观察,忽略了从社会性和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的起因、过程和演变规律,因此,我们往往是因为轻视了“道”的层面而带来战略失误导致大亏,而我们又往往重视“术”的研究依靠一些技巧带来小赢。
  10年前,骆必成先生出版过《老子股经》,用老子的哲学思想解释一些股市中的现象,算是一种尝试,而后再无类似出版物出现,因为大家都在寻找“投资制胜密码”。
  思维习惯的差距,最后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索罗斯因道而用术,大赢小亏;多数人因无道仅有术,大亏小赢。
  道需要悟,因此集大成者凤毛麟角;术只需要刻苦学,因此多数趋同而平庸。
  也许很多人没有悟道的天分,但是我们需要有悟道的意识。
  而索罗斯的大作《金融炼金术》改为《金融炼金道》也许更贴切也更合他的本意。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2: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书名: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
作者: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
译者:刘丽娜、綦相
出版日期:2008-1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索罗斯的最新著作,也是他自从写作以来第一本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他从美国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入手,继续阐述自己的金融理论——反射论。一开篇,索罗斯就来了一个下马威:“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书中,索罗斯对近来国际经济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过于依赖自由市场的陈旧模式累积出了大量的泡沫,如今将世界经济拖入困境。但是,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等的强劲增长,将使全球市场避免崩溃,政府必须在市场中有所作为。他的看法先后引起了美国白宫、全球金融界的重视。
作者简介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
现任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长,全球金融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在中国的影响力尤其深远,曾任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47年移居英国,并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1956年,索罗斯前往美国,开始建立和管理国际投资资金。历经几次动荡和危机,他以自己成功的预测和业绩、独一无二的投资风格著称于世。著有《金融炼金术》、《易犯错的年代》、《全球资本主义危机》等书。
书摘:
我们正在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本轮危机与过去25年发生的几次危机虽有相似之处,但有一个根本的差别:当前这场危机标志着建立在以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基础上的信贷扩张时代已经终结。周期性爆发的金融危机不过是“暴涨—暴跌”(boom-bust)大循环过程中的一个局部,当前的这场危机宣告持续25年以上的超级繁荣达到终点。
我们需要一种新范式(new p***digm)来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目前的流行范式,即金融市场会趋向均衡的说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具有误导性。我们现在遇到的麻烦主要归咎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是建立在这个错误范式的基础之上。
如果仅仅关注这场正在展开的金融危机,写作这本书会轻松得多,但我想用这本书实现多重目的,就不那么容易了。让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把反身性理论应用到分析这场危机中吧。与假定完备知识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相反,我认为不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货币和财政当局都无法把他们的决定仅仅建立在知识之上。他们的错误判断和错误观念会影响市场价格走势,更重要的是,市场价格又会影响到通过它们来体现的所谓的基本面情况。流行范式认为,市场价格只是随机地偏离理论上的均衡点但会归于均衡,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的观点从来都不符合真实事态。也就是说,市场从来不会按照经济学理论假定的那样达到均衡。在观念和现实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自反关系,它会产生一种先自我增强但最终自我溃败的暴涨—暴跌过程,或称其为泡沫。每个泡沫包含一种趋势和错误观念,并以反身性的方式相互作用。美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泡沫,但当前的危机却不仅仅是房地产泡沫破裂那么简单,这个泡沫的体积比我们此生经历过的任何周期性金融危机都要大。我把历次危机都看做过去25年左右时间酝酿出来的超级泡沫(super-bubble)—一个长期反身性过程的组成部分。这个超级泡沫包含流行趋势、信贷扩张和流行的错误观念。市场原教旨主义(19世纪时叫做自由放任)抱定市场应该自由运行的信念。此前发生的危机成为了一次次成功检验的过程,但却更加强化了流行趋势和流行错误观念的盛行。当前的危机是个转折点,它将使流行的趋势和错误观念都不再继续。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更详细的阐释。在介绍完背景酝酿后,本书的第一篇专门介绍反身性理论,其意义远远超出了金融市场范畴。仅对当前危机感兴趣的读者会发现它不太好懂,但是对花点精力读下去的人,我希望你们会觉得有所获益。这本书介绍了我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涵盖了我毕生的工作体会。读过我以前著作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我在此重复了从前著作中的一些段落,那是因为我在此提出的一些观点与以前相同。第二篇主要是从概念框架和我从事对冲基金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来探讨当前的局势。
危机一旦爆发,金融市场就会骤然分崩离析,但凡可能变得糟糕的事情都会成为现实。在极短的时间内,市场暴露出极大的缺陷。从低级别次级按揭开始的危机很快就蔓延到债务担保债券,尤其是那些由次级按揭组合的最高层级构成的合成产品受到重创。债务担保债券本身虽然已经无法出售,但代表各层级债务担保债券的指数还可以交易。此时,寻求避险的投资者和追逐利润的卖空者都蜂拥出售指数,导致这些指数陡然暴跌,随即导致了其对应的各层级债务担保债券产品的价格暴跌。投资银行通过所谓的结构化投资工具在表外持有了大量债务担保债券头寸。这些结构化投资工具通过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 backed commercial paper)来筹资购买债务担保债券产品。当债务担保债券价值下跌时,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也筹不到资金了,投资银行于是被迫救助旗下的结构化投资工具。很多投资银行只能把结构化投资工具并表,并在此过程中被迫确认了巨额亏损。投资银行也曾为杠杆并购提供过大量贷款承诺。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会将这些贷款打包成贷款担保债券(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 CLO)出售,但当时贷款担保债券市场也像债务担保债券市场一样没有了交易,银行只能自己背负这个价值约2500亿美元的包袱。一些银行允许旗下的结构化投资工具破产,一些银行拒不履行当初的杠杆并购融资承诺。这些事件以及银行自身遭受的损失,使股票市场失去抵抗,价格波动极度无序。那些持市场中性观点、利用高杠杆、通过挖掘微小市场差异来获利的对冲基金也不再保持市场中立,亏得一塌糊涂。一些靠高杠杆生存的对冲基金从此销声匿迹,其发起人的声誉严重受损,法律诉讼接连不断。所有这一切都对银行体系造成了巨大压力。如果银行的自有资本因非预期损失而受到侵蚀,银行就必须补充资本增强资产负债表的实力。银行很难评估自身的风险暴露到底有多大,评估交易对手的风险暴露更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之间彼此不愿意向对方贷款,而是争相储存流动性以备不测。起初,中央银行发现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很困难,商业银行都在努力避免使用中央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因为那会给人一种负面的信号。商业银行之间彼此也不愿意交易。但最终这个问题还是得到了解决。不管怎么说,如果中央银行只会做一件事的话,那就是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在中央银行中,只有英格兰银行在试图救助因扩张过度而陷入困境的北岩银行时遭遇了挫折,原因是英格兰银行的救助引发了银行挤提。最终,英国当局对北岩银行实施了国有化,银行负债变成了国民的负债,这一国有化措施也使英国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突破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限制性规定。
尽管中央银行提供了流动性,但危机仍未减弱。信用价差(credit spread)仍在不断扩大。几乎所有大型银行—花旗、美林、雷曼兄弟、美国银行、美联银行、瑞士银行、瑞士信贷—都在2007年第四季度宣布巨额损失核销,其中很多还示意在2008年仍会继续核销损失。美国国际集团(AIG)和瑞士信贷先发布了第四季度损失核销的预公告,接着又不断修改核销数字,明白无误地给人的印象是它们已经丧失了对资产负债表的控制。2008年1月25日,法国兴业银行对外公布,欺诈交易导致其72亿美元的惨痛损失,与此同时,股票市场的做空氛围也达到顶峰,美联储为此打破常规立即降低联邦基金利率75个基点,按照正常情况,这应该是在8天以后的例会上做出决策。在那次例会上,美联储又把该利率降低了50个基点。这一做法是空前的。
危机不断蔓延,从住房信贷传递到信用卡、汽车信贷和商用房地产领域。债券保险公司(monoline insurance companies)也陷入困局,它们原本是专门为市政债券提供担保的,但后来也介入了结构化投资工具和合成产品的担保业务,其巨额损失导致它们的业务难以为继,造成市政债券市场运行停顿。更大的阴云笼罩在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上空,只是尚未爆发罢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平安度过了几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如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信贷危机、90年代初的储贷机构危机等。但本轮危机具有与此前完全不一样的特征。本轮危机是从市场的一个局部蔓延到其他领域,尤其是那些使用新型结构化投资工具和合成金融工具的领域。大型金融机构都暴露出风险敞口过大和资本基础薄弱的问题,并且市场上的不确定性似乎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种状况阻碍了金融体系功能的正常发挥,也必将给实体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判断实体经济是否受到冲击这个问题上,金融市场主体和金融监管当局都表现得非常迟缓。这种慢吞吞的反应实在令人费解。既然实体经济是靠信用扩张刺激的,那么发生了信贷紧缩怎么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呢?一个无法回避的结论是:无论监管当局还是市场参与者,在对金融市场运行的理解上,都是根本错误的。这种错误不仅仅在于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也引发了为所欲为,这恰是本轮市场动荡的根源。
我认为,全球金融体系建在了错误的前提基础之上。这是个让人惊愕不已的命题,然而更骇人的命题是,这种错误不仅仅发生在金融市场,而且体现在人类建构产物的方方面面。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
发表于 2011-1-19 16: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新建文章1.html,请修改添加正文内容。
发表于 2011-10-9 02: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新人 大家好我是新人 大家好我是新人 大家好我是新人 大家好我是新人 大家好我是新人 大家好我是新人 大家好我是新人 大家好我是新人 大家好
发表于 2011-10-9 02: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纯属扯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微信手机版|汇客论坛|外汇论坛|onefx

GMT+8, 2023-6-1 23:49 , Processed in 0.9638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